第(2/3)页 毕竟之前双方合作的还算愉快,之后完全可以继续合作,作为教廷管辖内陆殖民地的触手。 至于这批人心中积累下来对盖亚教廷的不满,那他们不满就继续让他们不满着嘛,一群北地殖民者难不成还能够翻了天? 于是随着“北地封国”事件的发生,这批殖民者被赶入北地更深的内陆中,他们夺走了原先有初步开发的殖民地。 被抢走殖民地的前殖民者,遭遇到和入侵者一样的处境,底层还可以作为基础人力留下,高层与其亲信就只能被驱除到更内陆,从零开始筚路蓝缕的开荒。 对这些原本在内陆开辟殖民地的群体来说,唯一的好处就是他们来北地比较迟,否则也不至于要跑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来开荒。 所以如今这批人基本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,对于这些年轻气盛的殖民地高层而言,固然有气不过与老殖民者开战的,但更多都选择忍气吞声,毕竟自己的本钱太薄了。 南土的货物通过剪刀差卖到北地来,借助新新晶耀这个总经销商剥一层皮,各地现封国原老资格殖民地,作为分销商再剥一层皮,到新殖民地这里还能剩下多少? 北地封国之后新新晶耀的地位大幅度下降,原本作为总经销商的身份,被各地的北地封国给取代。 那批老资格殖民者新建立的殖民地,则依旧作为各地的分销商,依靠这种便利使得他们的实力迅速膨胀起来,对新殖民者依旧形成压倒性优势。 而基本上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后,殖民者迎来了普遍的更新换代,老一代殖民者开始卸下肩上的负担,将权力交给了他们的子侄辈。 毕竟北地殖民是850年开始,到“北地封国”事件发生的时候,基本上已经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。 这批第一代殖民者在重新殖民,并搭建好殖民地的管理框架以后,就基本到了必须得交接权力的时候。 之所以交接的对象是子侄辈,是因为有些殖民者在前往北地前已经有孩子,而他们的孩子并没有前往北地。 盖亚教廷出于忽悠更多人前往北地的心理,允许这些高层殖民者将自己在北地的财富,经过抽成后部分运输回老家,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生活。 第(2/3)页